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神经内科 > 锥体外系疾病 > 帕金森病
编号:13490596
自噬与帕金森病(1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20年4月1日 《昆明医科大学报》 20202
     摘要:自噬是清除病理状态下异常蛋白质的重要途径,对维持机体平衡有重要的作用,自噬异常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病机制。帕金森病 (Parkinson’s disease, PD) 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,自噬紊乱与PD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联系,其已成为PD研究和治疗的重要方向。文章简要综述了自噬与PD,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。

    关键词:自噬;帕金森病相关基因;α-突触核蛋白

    【中图分类号】R322.8 【文献标识码】A 【文章编号】2107-2306(2020)02-327-02

    自噬在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,是一个吞噬自身细胞质蛋白或细胞器,使其包被进入囊泡,并与溶酶体融合,降解包裹的内容物的过程,从而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。在应激条件下自噬通常被激活,清除细胞内异物和异常的细胞,从而维持机体平衡。

    1 自噬的分类与活性检测

    根据细胞将物质运到溶酶体內的途径不同,自噬分为以下几种:①大自噬(macroautophagy),即为通常所说的自噬,由内质网来源的膜包绕待降解物形成自噬体,然后与溶酶体融合并降解其内容物; ② 小自噬 (microautophagy),不形成自噬体,由溶酶体的膜直接包裹长寿命蛋白等,在溶酶体内降解; ③ 分子伴侣介导的自噬 (chaperone-mediated autophagy, CMA), 胞质内蛋白结合到分子伴侣后被转运到溶酶体腔中,然后被溶酶体酶消化。CMA在清除蛋白质时具有选择性,其底物是可溶性蛋白质分子,而前两种方式则无明显的选择性。

    自噬体的形成对自噬的发生与发展至关重要,但只有完整的自噬流才能清除损伤的线粒体和异常聚积的蛋白。微管相关膜蛋白轻链3 (microtuble 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,LC3) 是自噬体膜上的标志性蛋白,分为可溶性的LC3-I和膜性的LC3-II。当自噬信号被激活,产生大量自噬体,LC3-II结合到自噬体膜上,自噬底物蛋白死骨片1 (p62) 通过LC3-II进入自噬体内,p62水平降低,当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,自噬体被降解,LC3-II浓度随之降低[1],即自噬体的数量与LC3-II水平呈正相关,与p62水平成负相关。所以,可以采用Western blot检测LC3的含量,或通过LC3和p62水平来判断自噬流的强弱。另外,通过溶酶体抑制剂,抑制溶酶体的功能,使LC3积聚,通过比较不同组别LC3水平差异也可判断自噬流的强度。

    2 自噬与帕金森病 (Parkinson’s disease, PD) 的关系

    PD的典型病理特征为黑质多巴胺 (dopamine, DA) 能神经元退行性变性死亡和残存的神经元胞浆内形成路易小体 (Lewy bodies, LBs),聚集的α-突触核蛋白 (α-synuclein, α-syn)是LBs的主要结构成分。α-syn是由SNCA基因指导合成的含150个氨基酸的小分子蛋白质,正常生理状态下为稳定的α-螺旋结构,不会产生细胞毒素作用,在参与DA 的生物合成、抵抗细胞损伤方面有重要作用。多种因素都可导致α-syn错误折叠并过度聚积,产生具有神经毒性的寡聚体,增加细胞通透性促进细胞内Ca2?浓度上升,胞内离子浓度平衡被破坏,进而激活caspase蛋白酶系统,最终导致神经元变性死亡。研究发现不溶性和突变的α-syn 主要通过自噬途径清除,可溶性α-syn 则主要通过蛋白酶降解。α-syn的异常积聚抑制自噬途径,而自噬途径的抑制又导致α-syn的积聚,加重了DA能神经元的损伤情况,进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的病理过程[2]

    3 PD相关基因与自噬

    PD的致病机理复杂,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目前已经发现了20余种家族性PD相关的基因,它们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自噬过程,进而影响PD发病过程。我们选取较为重要的几种基因与自噬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。

    3.1 LRRK2与自噬

    遗传性家族PD发病的相关基因富含亮氨酸重复单位激酶2 (leucine-rich repeat kinase 2, LRRK2)可能与自噬相关。LRRK2基因突变可以增强LRRK2 激酶活性,影响神经元生长,参与帕金森病发病过程。野生型LRRK2 可以通过CMA 途径降解,突变型LRRK2则抑制CMA 降解途径导致ɑ-syn 的堆积,其主要是通过结合溶酶体表面的Lamp2 抑制其正常功能[3]

    3.2 DJ-1与自噬

    DJ-1是一种由PARK7基因编码、可以调节细胞器更新速度的蛋白质。在正常生理状态下,线粒体产生ROS进而上调自噬,使衰老、损伤的线粒体被清除。而突变型的DJ-1灭活ROS,溶酶体活性降低,使线粒体自噬减弱,导致损伤线粒体在细胞内大量积聚,神经元细胞发生退行性病变,最终导致PD。

    3.3 PINK1/Parkin与自噬

    PTEN诱导的假定激酶1 (PTEN-induced putative kinase 1, PINK1) 和Parkin是PD中介导线粒体自噬的两个致病基因。PINK1位于Parkin的上游,二者共同调节线粒体自噬。当线粒体损伤时,PINK1到线粒体外诱导线粒体自噬,清除损伤的线粒体。但在PD患者中,PINK1与Pakin突变,PINK1到线粒体外膜的过程出现障碍,致使线粒体自噬清除作用被抑制,受损线粒体在细胞内堆积,产生大量活性氧物质 (reactive oxygen species, ROS),进而造成了神经元损伤[4], 百拇医药(袁小凡 焦剑桥 谷竞龙飞 张丽 李金国 张昭强)
1 2下一页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神经内科 > 锥体外系疾病 > 帕金森病